動力晶片的發明

/郭立昌
每每想起被警察打斷小腳的祖母,立昌就想起那些行動不便的人,於是在資源充裕時發明了「動力晶片」,以啟動利行機器人,期能落實「關懷科技」的理念;在1990年代從台灣舉辦到矽谷的講座,向來賓展示令人望之無不驚呼的動力晶片樣品。

立昌在1979年元旦台美斷交之日,飛赴紐約,發現遭受二次石油危機重擊的美國,民間正進行「孵蛋器(Incubator)計畫」,期望從「你幫我、我幫你」之中開創生機,因此「K-Horn Science Incubator」應運而生,在313即孵化「Black Stone Co.」協助客戶發展「衛星接收器和有線電視」相關零組件,帶動1980年代的經濟發展。

1982-1986年,在「再造芭比」期間,每天的工作不到一小時就處理完;看著從美國送來的充滿瑕疵的模具包括塑膠射出成型模/噴漆模(面罩)/夾治具等等,危機意識使我開始走訪林口/新莊/三重/蘆洲/中和的供應商,以備不時之需。
想起在美國參觀過IBM(國際事務機器公司)的自動化管理系統,和客戶達西凱先生(Mr. Dieska)參觀聖塔芭芭拉(Santa Barbara)的自然能工廠(Solar Plant);於是開始倡議「關懷科技」,希望那些像先祖母半身不遂者藉由輔助器材,能夠有機會再站起來走路。
利行機器人」的想法也付諸實行,善用這些供應商的機械加工能量,其機構的製造基本上是可行的;但是,電控系統就沒那麼順利總之,從電子零件到電池都必須改良。爰此,扁平化且又有動力的電子元件,成為立昌在1980年代研究的重點項目;也因此發展出如今人人都需要的通用匯流排和扁型電池。
少年創業時,台灣的工業界是一片荒漠;幸好表姑丈姚靜波教授服務於成大電機系,經由他的介紹而和機械系的馬承九老師結緣,他們都是從東北把504兵工廠搬遷至台南市中山公園對面的工作人員,有著豐富的「機電整合」概念及知識,我則善用這些知識,「以其知之所知,以養己知之所不知」,才能在1970年代擊退來犯的歐美日同業,奠定台灣精密工業發展的基礎。
教授和馬老師他們對於未來世代的科技皆興緻盎然,在理論方面有著深厚的基礎,而我在實作的經驗恰可畫龍點睛。所以,採用「pico-tech (1 x 10-12)」應用伏特堆的原理,運用金屬加工及絕緣板製作的技術,從而發展出輕薄短小的「動力晶片」。
曾經在1990年代參加過「科技與未來講座」的朋友,相信印象最深刻的是,立昌拿著薄如郵票的動力晶片樣品,當LED的腳靠近時就發光;目睹者無不驚呼:「哇,太神奇了!

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,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,在各級會議促成「反貪腐、人工智慧、最佳實例、防止電磁干擾、電子商務、全球通路、孵蛋器、資通訊科技、智慧財產權、微型企業」等議題和法案。


參考文獻:

郭立昌(2005)。見證台灣四十年。台中:磐虹。
郭立昌(2020)為下一代開出路。高雄:凱鴻。

相關連結:

美國發明專利(Linda Din Invention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64680.htm(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)
https://lcthesis.blogspot.com/2019/01/blog-post_14.html (資訊社會的困境及其改善)
https://lcthesis.blogspot.com/2019/01/blog-post_16.html (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)
https://lcthesis.blogspot.com/2019/01/blog-post_35.html (第三部門之存在及其發展)
https://lcthesis.blogspot.com/2019/01/blog-post_63.html (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)
https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20/03/blog-post.html (為下一代開出路--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)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動力晶片的發展

動力晶片的初階應用